餐饮业再陷预制菜之争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09-13 08:19:52 / 人气:

罗永浩与贾国龙的“口水战”持续发酵,再次将预制菜争议推上风口浪尖。近年来,预制菜争议不断,工业化进程加速的餐饮行业与消费者对烟火气的朴素认知面临冲突。预制菜该如何界定?餐厅使用预制菜该不该明示?这些疑问牵动着餐饮业发展的敏感神经。
罗永浩与贾国龙“口水战”升级
此番关于预制菜的纷争,起源于9月10日罗永浩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条微博。罗永浩称,好久没吃西贝,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,价格还贵。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,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。
9月11日,贾国龙对此进行公开回应,否认西贝用预制菜,并公布罗永浩在店内的用餐小票。“罗永浩来到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用餐,一共点了13道菜,其中有2道点了两次,总共15道菜。这里面没有一道是预制菜。”贾国龙称,国家对预制菜的标准有严格定义,按国家规定,西贝门店没有一道菜品是预制菜。
罗永浩则公开表示:“嫩烤的大黄鱼只有小小的一片也是特腥,现场没有看到莜面的现搓表演,面汤都是隔夜的味道,牛肉土豆条感觉也是隔夜的炖菜。”
11日晚间,贾国龙表示要走法律程序,“一定会起诉他。”罗永浩则回应称“准备好了”,并悬赏10万元公开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,双方“口水战”不断升级。
记者参观西贝后厨
“欢迎您来参观西贝后厨。”昨天中午,记者来到西贝西红门荟聚店,店长指引记者填写登记资料后,便引导记者进入后厨入口区域,穿上白大褂、戴上头套和口罩,随后在厨师长带领下参观凉菜和热菜制作间。
在热菜制作间,几名厨师正站在灶台前炒菜,他们身后是一排冰箱,储存着各类分切改刀后的冷冻生肉,以及洗净切配好的土豆条、掰好的菜花等蔬菜。“都是从中央厨房统一配送过来的。”厨师长解释道,“到店的都是生的食材,我们会在现场烹制做熟。”
9月11日,贾国龙对记者表示,西贝的中央厨房预加工,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,做熟环节都在门店进行。馒头等主食是在中央厨房做熟的,根据新规也不属于预制菜的范畴。“预制和预制菜是两回事,预制是提前加工、预加工。预制菜是成品,是将熟食加工好冷冻,再拆包装后加热直接食用。”贾国龙表示。
昨日,西贝全国门店还同步上线了“罗永浩套餐”,包含罗永浩所点的13道菜。“如果想看一看是不是预制菜,可以按照菜单上的菜品来点。”上述门店店长说。
焦点集中在预制菜如何界定
在罗永浩微博评论区中,有许多网友表示支持,并分享自己在饭店吃到预制菜的经历。从争议焦点来看,双方核心矛盾集中在对预制菜概念的界定。记者注意到,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普遍认知,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异。
2024年3月21日,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,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。根据新规,预制菜也称预制菜肴,是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,不包括主食类食品。也就是说,例如速冻面米食品、方便食品、盒饭、盖浇饭、馒头、糕点、肉夹馍、汉堡、比萨等不属于预制菜的范畴。
官方对于预制菜范围的划定,显然比以往行业内广义上包含即配、即烹、即热、即食的庞大预制菜概念缩窄很多。不仅如此,新规还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,而自建中央厨房已逐渐成为连锁餐饮品牌的标配,许多个体餐饮品牌也依赖共享中央厨房进行配餐。
近两年来,越来越多以“现炒”为卖点的餐馆不断涌现并快速扩张,也反映出食客对烟火气的共同追求。此番风波将预制菜推向舆论焦点,也折射出消费者对预制菜标准界定和消费透明的迫切需求。
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,当前的预制菜领域,资本端在赋能,产业端在“跑马圈地”,然而消费端不太买账。“餐饮企业如果使用预制菜,一定要明确告知消费者,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。另外,建议国家尽快出台预制菜相关国标,逐步打消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疑虑。”他建议。

现在致电 0571-555000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